名词
(1) 姓
(2) 另见
nǎ代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
)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后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本读 。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2) 指示代词
(3)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4)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那时使吾。——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
(6)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那两个同学都不在屋里,她独自在窗前站着
(7) 指较远的时间、处所。如:那和天交界的地方,有一点红红的摇动的灯光…
(8) 指前文提到的或根据上下文或根据当时的情况显然所指的某个人或物 。如:把那只猫赶出去
(9) 表示突出强调某人、事物或语意 。如:我决不会投那家伙票的
(10) 表示赞同之点 。如:那就是你的光荣
连词
(1) 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如:那我就不再等了
(2) 另见
nā暂无详细释义
那【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廣韻》諾何切《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音儺。《說文》西夷國安定有朝那縣。
又《玉篇》何也。《左傳•宣二年》棄甲則那。
又多也。《詩•小雅》受福不那。
又《集韻》安貌。《詩•小雅》有那其居。
又姓。《廣韻》西魏有那椿。
又上聲。《廣韻》《正韻》奴可切《集韻》乃可切,音娜。《集韻》何也。《玉篇》俗言那事。
又去聲。《廣韻》奴箇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箇切,音哪。語助也。《後漢•韓康傳》公是韓伯休那。《杜甫詩》杖藜不睡誰能那。
又叶奴故切,音怒。《陸雲•陸丞相誄》攺容肅至,傾蓋寵步。鞶帶翻紛,珍裘阿那。《說文》本作。俗作。
【卷六】【邑部】
西夷國。从邑冄聲。安定有朝縣。諾何切
()西夷國。其地當在今四川之西。史記。自筰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冄駹冣大。在蜀之西。又謂牂柯爲南夷。邛筰爲西夷。葢卽冄駹之冄字。古今字也。按文王之子耼季。賈逵、韋昭皆云。耼、國名。但其地闕。史記作冄。索隱云。冄或作。終莫詳其地也。左傳。莊十八年有處。杜云。處、楚地。凡若此等異地同名者。今皆不引以茲䋣蕪。从邑。冄聲。諾何切。按冄聲本在七八部。雙聲合韵也。小雅、商頌毛傳曰。、多也。釋詁曰。、於也。左傳。棄甲則。杜云。猶何也。今人用
◎ 粤语:aa6 naa5 naa6 no1 no4 no5 no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o2 na3 [宝安腔] la3 | lo2 [客英字典] na3 nai5 ne5 [台湾四县腔] no2 na3 [梅县腔] mak7 man3 na3 nai5 ngai5 ne.5 lai5 [客语拼音字汇] na1 na3 na4 nai4 [陆丰腔] na3 [东莞腔] la3
◎ 潮州话:na2(náⁿ) na1(naⁿ)